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文金句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9: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用法:该句阐释“知”与“行”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知”才能“行”。可以用在段首,强调“知识”“理念”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用法:该句阐释胸怀大局、洞悉大势的重要性。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在工作实践中,首先要洞悉国家发展大势,知大事,识大势,明大理。

3、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用法:该句出自袁枚《续诗品〃尚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意思是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学识)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可以用在段首,强调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4、诚欲正朝庭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用法:该句出自顾炎武《与公肃甥书》,原文为“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而其本在于养廉。”释义为要正朝廷必须先正百官,应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旨,而其根本在于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5、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用法:俗话说,“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该句一般用来形容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工作。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做工作一定要有咬定青山的毅力。

6、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 用法: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任何工作,如果党员干部自己根基不牢、素质不过关,谈何带领群众,谈何搞好各项建设?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在作风建设等工作中“练好内功”的重要性。

7、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用法:该句是成语纲举目张的来源之一,《吕氏春秋〃用民》中有“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一句,《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一句,《诗谱序》中有“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一句,皆是强调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主线”,不能偏离“主线”。可以用在段首。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用法:该句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意思相近,都是强调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性。可以用在段首,强调做工作一定要重视基础、细节,不能好高骛远。

9、强调“加大督查问责力度”

示例:要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对执行政策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坚决纠正,督促整改;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绝不迁就。要坚持以奖惩并举促勤政有为,进一步完善督查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广泛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摘自:《对1089人进行问责和处理国办通报督查问责典型案例》,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10、关于“中国故事”

示例:美国演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讲台上的人和讲台下的人之间隔有一堵墙,利用听众的参与,便可打通这堵墙。

正如座谈会上有专家所言,这些故事“从历史传承中来,从文化经典中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让我们把更多有温度的场景、有共鸣的细节注入中国故事,既有思想的说服力、文化的感染力,也有道德的感召力、情感的穿透力,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生动的现代中国。

摘自:《精彩中国需要精彩讲述》,《人民日报》2017年6月16日

11、“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

用法:原句为“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强调做工作时,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念。否则,哪怕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也做不好。

12、坚持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细微处着力

用法:该句阐释了做工作,尤其是思政工作时的逻辑链条。

13、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用法:强调改革工作不能畏难不行,否则错过机遇就会造成极大损害。

示例:“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场攻坚战,更繁重的任务还在后头。面对赞誉,我们更应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因困难而不为、不因风险而躲避、不因阵痛而不前,矢志不移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奔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前方。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19日

14、关于作风建设和反腐败

示例:在作风建设与惩治腐败的关系上,前者是固本强基之举,后者是刮骨疗毒之策,二者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

15、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用法:该句是说,在萌芽阶段抑制不良之事很容易,等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困难了。纠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跟此同样道理,发现越早,抓得越早,效果越好。

16、墙头草,随风倒。

用法:“墙头草,随风倒。”以物喻人,多指那些心无主见抑或揣着明白装糊涂、见风使舵者。

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墙头草”式的干部。他们有的睁着眼睛说瞎话,有的心知肚明说假话,有的不动脑筋说胡话。领导说“白鸡下个黑鸡蛋”,他说“亲眼见”;上级说“砂锅能捣蒜”,他说“砸不烂”……

17、关于担当和责任

示例:A、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担当没有问责配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B、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对接,才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18、关于民主生活会

示例:不放“空炮”“礼炮”、不搞莺歌燕舞,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了党内生活新气象。

19、关于“功成不必在我”

示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戚戚于任上就干出惊天政绩,不汲汲于马上就累积显赫声名,只问自己为百姓做过什么、能为后代留下什么,甘于“自己栽树,后人乘凉”。古往今来,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气度,感动了许多人,也给更多人以启示。

20、关于“放管服”

示例: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转变政府职能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上。

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的“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中,“繁文缛节简化了多少”“行政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成为督查组最关心、最经常提及的问题。

21、“不燃官烛”典故阐释公私分明

原文:《北堂书钞》有一则“不燃官烛”的掌故,说的是后汉扬州刺史巴祗为政清廉,品格端方,将公家与私人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从来不愿意占公家一点便宜。他当官时,不曾将妻室儿女接至任所;晚上若有私客来访,他宁愿与客人在黑暗中交谈,也不点公家一支蜡烛。

“夜与士对坐,处暝暗之中,不燃官烛。”就是这样一个近似于“迂”的举动,却透露出巴祗对公私分明的严格遵循,对从政为官底线的严格坚守,感受到他对底线的崇高敬畏。

巴祗不燃官烛,不是因为官烛的价值有多高,而是因为官烛所代表的公共财产和公事,与私人之事有着分明的界限。

官烛一燃,随蜡烛一起燃去的将是公与私的明晰界限,坚守底线的名节操守。不燃官烛,是因为对坚守底线有一种敬畏感、仪式感,对自己履职尽责有一份清醒而坚定的把握,对自己的从政为官有一份高洁的预期,不因心念而动摇,不随外物而流变。

22、干部心中要有“三幅图”

原文摘编:开国大将粟裕曾说:“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这位被称为“图痴”的将领,善于在地图中捕捉信息,从战略全局考虑问题,总能指挥军队所向披靡。

有人说得好,地图是“将领的眼睛”。领导干部对“治理地图”详熟之、研析之、运用之,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谱、手上有招,方能立得住脚跟、干得了事业。有三幅“地图”不可忽视。

一曰大势与大局之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管身在什么地方、处于何种岗位,观大势、谋大局,始终是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的特殊性,推行土围子、大搞土政策,既不利于全国和全局工作的开展,到头来也会让一方发展受困。所谓得其大者兼其小,挂好“大局之图”,对表“北京时间”,自觉在把握大势、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全局与一域的双赢。

一曰规律与规划之图。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平心而论,为官一任主政一方,希望发展快一点、政绩亮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快发展不是乱发展,大干不是蛮干,必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做到为治有体、施治有序。定规划即定规矩,老实扎实对照规划干,愿景才能变成实景。摒弃政绩焦虑、敬畏发展规律、尊重地方实际,少些“一个师公一道法”的浮躁,多些“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正是干部谋潜绩、创实绩的不二法门。

一曰民情与民生之图。对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等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反复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思量。为政之德不能自说自话,为民之心不能流于空谈,民生冷暖和百姓疾苦,需要为政者标注在心中地图的正中央,呵护治理地图的每一个角落。多问百姓之忧、多解民生之难,百姓口碑何尝不是为政者的政绩。

地图是心中缩小的世界,世界是放大了的地图。在心中地图上树起为民、务实、担当的坐标,就能在实践中不走偏、不迷航,干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业绩。

23、领导该什么时候发言 原文摘编:

要做决策,就得开会。一些政府部门开会有个习惯:“一把手”喜欢上来就给这场会“定个调”。结果,既然“一把手”已经开了口,大家就算有不同意见也不敢再提,只能顺着领导的意思再“完善”“润色”一下。然后,一个很“民主”的决策就这么“一团和气”地诞生了。

大家都说了话,却众口一词;决策开了会,却成了走过场。可万一决策错了,责任又被推到了集体头上。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前不久,国务院法制办开始就制定中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正式征求社会意见,其中一句话就拿住了要害: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

“一把手”先发言还是后发言,表面上看只是发言次序的问题,但往深了细究,这其实是决策愿不愿意听取意见的大问题。民间有句话专门讽刺那些拐着弯绕开群众意见的个别领导,叫“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在决策中,把集思广益当成“花瓶”,这既歪曲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更是对建立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法治政府有百弊而无一利。

权力的最大诱惑就是拍板那一刻,问题大多也出在这一刻。既然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那么决策就必然要从暗室走到阳光下来。现在,不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好做法、好经验都是地方政府探索出来的,而每个做法底下埋着的,其实都是惨痛的教训。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14日

24、决不允许有人在扶贫路上“撒钉子”

示例:A、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大多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面临巨大的脱贫压力,甚至可能有些难以预知的阻力。越是在迎难而上的关键时刻,越需要扶贫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而扶贫腐败无异于是在脱贫攻坚的上坡路上“撒钉子”,既坑了需要帮助的对象,影响扶贫实效,又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不能等闲视之。 B、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越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谋划好各项工作“施工图”和“时间表”,以务实高效、扎扎实实的工作举措,确保如期实现可持续脱贫,让脱贫实效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5、心中有戒,则不越轨;心中无戒,则必逾矩。 示例: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古语有云:“心中有戒,则不越轨;心中无戒,则必逾矩。”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才能自觉做到谦虚谨慎,行不逾矩。

26、干部应力戒“二线思想”

示例:揆诸现实,部分党员干部却片面把“二线”当做“离岗待休”的代名词。无论是退居“二线”还是到所谓“二线”部门工作,就怀着一种“学不学无所谓、干不干一个样、反正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意识,从此再无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过起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要知道,“二线”思想一旦上脑,满满的负能量不但会把自身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磨殆尽,还有可能影响机关的整体作风和氛围。“一线”“二线”都是服务群众的“前线”和“火线”。党员干部不论在哪一个部门,都应力戒“二线”思想,时刻保持“一线”心态,才能奉献一流服务,干出一流成绩,赢得一流口碑。

27、关于标本兼治

示例: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

标本兼治首先要找准问题。巡视是给党的肌体做体检,其主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标本兼治关键是要抓好整改。巡视效果好不好、震慑作用强不强,关键看整改。对巡视指出的问题,被巡视的党组织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坚决果断的措施认真抓好整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列出整改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严督实查,做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整改不能就事论事,要认清病症、揭示病因、剖析病害,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制定实施全面系统、有效管用的整改措施。

标本兼治核心是在治本上见成效。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强力治标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治本的力度,既要立足治标落实“当下改”的举措,也要着眼治本形成“长久立”的机制,坚持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上同时用力、治标和治本上协同推进。

28、关于政务诚信

示例: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领头羊”。社会诚信具体说来就是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务诚信三个方面,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核心,政务诚信是保障。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府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到其自身形象,还会成为普通群众做人做事的标准。只有政府带头讲诚信、说实话、办实事,认真负责,才会在全社会营造出诚信之风。

29、关于民心工程

原文摘编:古往今来,民心关乎一切,正所谓“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一顺百顺,一顺百兴”。在共产党人的哲学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决定着政党的生死存亡。

要想安放好民心,得先安顿好民生。孙中山先生说得好,“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好、民心安,民生糟、民心躁。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更乐意去做那些立竿见影、显山露水的事。群众戏称叫作“晚上看灯(亮化工程),白天看草(形象工程),就是群众的肚子(民生工程)没吃饱”。

“官风正则民风淳”,干部有样子,群众才会看样子、学样子、跟样子,干部形象精彩,群众才会喝彩。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在那里,他看到共产党领袖们的简朴生活。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他从这些领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正因为延安时期各级干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才形成了“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民心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大道至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怎样安放好我们的民心?就是要善于从民之所愿、民之所想和民之所求中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唯此,也就找到了民心的源头活水。 摘自《学习时报》

30、《“边腐边升”背后的警示——剖析河南省商丘市政府原秘书长杨华案》

原文摘编:思想认识上偏了一寸,行为就要偏出一丈。

我们经常会在正风反腐中用到“防线”“底线”等高频词,杨华顶风违纪的事实说明:廉洁自律的防线被破、党纪国法的底线失守,往往引发的是一种“自由落体效应”,不收手、不收敛不过是其外在表现。这里面既有“猪油蒙了心”的贪婪,更离不开挥之不去的侥幸心理。

在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政治理论学习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要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了什么”。

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度、诚信度的试金石,也是防止少数人见利忘义、贪风日炽的防风墙。必须看到,“应报尽报、所报必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义务和责任。对党忠诚、坦诚,对组织真实、老实,不应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应成为普遍风尚,成为传承在党的肌体中生生不息的“组织基因”。

31、事故通报不妨少些“领导重视”

原文摘编:

2015年,北方某地发生一起库房火灾,在585字的官方通报中,仅介绍各级官员姓名、头衔就用了285字,对事故原因、伤亡情况等通报着墨甚少,最后介绍伤亡的消防员时,只有一组简单的数字。

对突发事件的积极处理,本就是各级领导理所当然应承担的责任。换句话说,在官方通报中,即便没有把“领导重视”这一块内容放进去,领导重视也是自不待言的题中之义。何况官方通报的目的在于通过权威渠道发声,向社会各界全面细致地澄清事实、安定民心,至于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在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中都有呈现,又何必在官方通报里连篇累牍地反复强调?

在公众看来,官方通报需要传递的是最亟待关注、最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在一些火灾通报中,相较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详细事故现场情况、后续处理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防火安全提示,才是社会公众更为关注和需要的。

文风反映政风。官方通报不妨少些“领导重视”,多些“群众关注”,这既是对以民为本施政理念的切实遵循,也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还将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公文写作金句

写作金句

名言金句

习近平金句

金句企划

励志金句

习近平金句

圣经金句

演讲金句

写作金句

公文金句
《公文金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公文材料金句 公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