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无问西东影评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9: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决定给这部电影打7分,因为它完整的讲完了故事,确切的说,是四个故事。  吴岭澜是一个文强理弱的清华学子,在看到泰戈尔访华演讲后豁然开朗,不再纠结理科才是实业的想法,最终在文科的道路上坦然前行。

 沈光耀是第二代清华学子,一个富裕人家的独生子。在经历了一次空袭后,看到遍野哀鸿,不再纠结于父母对他的期望,毅然选择了从军,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最后壮烈牺牲。

 第三代清华学子是陈鹏。他的故事最复杂:

他、王敏佳和李想是高中同班好友。陈鹏学理,他本不愿去偏远的地方做科研,在看到王敏佳和李想亲密互动后选择了核弹研究。

李想和王敏佳学医。他们三个爱戴的高中班主任有一段不幸的婚姻,这也是王敏佳悲剧的导火索。妻子供丈夫读完了书,自己却被嫌弃了,两人硬拧巴在一起过日子,妻子当着吵吵嚷嚷的悍妇,丈夫一直摆着把她当空气的冷漠脸。

李想王敏佳看不惯蛮横的师母,给她写了匿名信。师母发现王敏佳后来医院大闹,使她陷入被调查被批斗的困境。李想担心影响自己支援边疆的前途,没有站出来。在批斗中王敏佳被打致失去生命体征,所幸赶回来的陈鹏救了她并带她回到自己的故乡。

最后陈鹏研究成功,带着核弹研究的后遗症回到故里,满目*批斗痕迹,王敏佳也不见踪迹。而李想在支边中为了救一对夫妇牺牲了自己,也算是弥补自己对王的愧疚和悔恨。

 第四代清华学子叫张果果,他是一名小有所成的公司中层,却在高层领导的斗争中成了炮灰。另一边,机缘巧合下他还做了四胞胎的干爹。面对报复前任公司高层的机会和贫困婴孩家属的各种需求,他最终选择善良,不去参与阴损的高层斗争也没有放弃救助孩子。

以上,就是这部2个多小时电影所讲的故事,但基本也仅仅是讲完了故事而已。欲抑先扬,我想先说说这部电影感动到我的地方。

最令我感动的是沈光耀的故事,活动背景是他就读的西南联大。

物理老师在室内上课,屋外下着倾盆大雨,头顶的铁皮屋脊嘈杂又漏雨。在大家开始议论纷纷说听不清的时候,年岁已大的物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学子们安静下来,教室里静谧又神圣。跟随沈光耀的主角视角,我看到了磅礴大雨打在茂盛的草地,岸边是拉着大网的捕鱼人,还有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激昂有力的在雨中跑步。我看到鲜活的生命力,看到年轻的心在科学与自然中尽情撒欢。

不仅是下雨,遇到空袭时,课程也没有停下。当我看到电影里,大家潜在低洼处,拿着笔记本认真的听老师上课,眼里聚着神泛着光时,我在空袭的背景音下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跟大学考前大家在过道刷夜不同,跟我在家考注会看网课不同。我有一瞬间的晃神,为自己很久没有安静地看过书而羞愧。

沈光耀故事里还有一个令我动容的,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不愿意他从军,她教导他: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听到这段话,我想起了王小波: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他们把生命的意义简单化,我喜欢这种简单。

接下来要开始说说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了。

除了沈光耀的故事完整且令我感动,其他三个都很差强人意。陈鹏的故事由于人物多背景复杂,铺成开了却又分不开笔墨。像是拿锤子击打胸口,让人钝钝的难受,却没有直击人心的痛楚。悲剧悲的不彻底,留了一线生机,却只是个表面,让人看不到生机里的光彩。吴岭澜和张果果的故事由于简单仓促,更是刻画的像大众鸡汤。

电影开场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然而,我并不觉得这四个故事跟这句话多相关。沈光耀最后开着飞机、眼角带泪却目光坚毅的朝敌船撞去时,我看到了他的答案。但是陈鹏呢?他在火车上看到帽子里大把大把的掉发时朝邻座小女孩温柔一笑时,我想他回答了是否后悔走上核弹研究的道路。但是当他回到故里,看到满目疮痍,我不知道他对电影开头问题的答案。李想和王敏佳的,更不知道。至于没怎么塑造一生经历的吴岭澜和张果果,这个问题更无从问起。

所以,宁愿说清楚一两个故事,也不要草草说四个故事。用并不是很必要的浅薄关联做线把每个故事串联起来,反而大部分故事都没办法说清楚。

比如故事最复杂的陈鹏线。故事主角之一的王敏佳,在遭遇批斗殴打后,在民风纯补的小村里独居。我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再当医生,有没有恢复自己的生命力。电影的故事交代里,她的一生不堪且潦草。其实本可以再多给她一些笔墨,让她给出自己对于电影开头问题的回答。还有李想,在误以为王敏佳去世后,在支边中为救人而牺牲。最后他好像洗白了,但是我宁愿他以另一种方式洗白。当时他究竟是为何那么想要支援边疆,想要到不敢站出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错误,想要到明知王敏佳身陷困境依然与她划清界限。既然那么想要,既然已经为了支边付出了此等代价,那我宁愿多写写他如何在边疆发光发热,如何做到一个优秀医生能做的全部,那他也算是不忘初心,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当初付出的代价。而他的结局却是在雪地迷路,为救同伴牺牲,这样的洗白,同样也回答不了电影开头的问题。

最后,还有吴岭澜这个比较简短的故事。他听了泰戈尔关于“对自己真实”的演讲、看到陪同在他身边的人(王国维、徐志摩等)自信而笃定,豁然开朗,从思考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吴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我觉得他像是听一次鸡汤讲座。既然说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应该说说他顿悟之后有没有再有过纠结和曲折,毕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曲折前进的过程,哪有听一次讲座就变成大师的道理;也应该说说从学文中获得了什么体悟了什么,能让他终于放下曾经的学理求实之心,让他终于坦然笃定的走在文科的路上。

最后,我想说一些这个电影带给我的思考。

电影里有两句话我很喜欢,一句是: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初听这句话心里一紧,下意识地开始思考。我想我有勇气,虽然生活必定有困顿,但我仍愿意冒着这风险,尝一尝夏天的烤串、冬天的火锅;看一看小桥流水、长河落日、大浪滔滔;听一听风声,闻一闻花香;感受父母子女的天伦之乐;感受跟爱人的心灵相通、彼此扶持;感受跟友人相处的愉悦默契。但我想,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是老天的一个玩笑,不管怎么挣扎都是苦果,没有任何情感依附和寄托,那宁愿还是不要这一生了。

我喜欢的第二句话是吴岭澜的老师告诉他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到底要做什么,要走在哪条路上。我希望三十而立的时候我能知道自己正在朝那条道路走,这条道路上会有什么,会因为没走其他路而错失什么。四十不惑的时候我能不再惋惜羡慕别的路上的好风景,不再面对自己路上的坎坷踟蹰后退,并摆出后悔和如果来自我麻痹。

让我还有思考的,是片中着墨不多的师母。看到她我想到了同样被接受新文化熏陶丈夫嫌弃的弃妻张幼仪。1920年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在次年要求与张幼仪离婚。但是张幼仪却让自己的生活在绝境里开出花: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1988年逝世于纽约。当然了,张幼仪本身的学时家境都非比寻常,别说农妇,寻常人都难比。但我还是钦佩她的胆识和勇气,虽然没有她的背景和能力,我仍然希望自己像她一样,处在困境时永远努力去改变,即使不能改变,也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

片中的师母在丈夫的漠视中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泼妇,与自己文质彬彬的丈夫显得更加格格不入。她打骂丈夫,捕风捉影的控诉王敏佳,在批斗中掀起民愤并以为自己间接害死了王。她大概觉得这一生辛苦又无望,在批斗会后投了井。看到她打骂自己的丈夫的时候,我想我要是她肯定会仔细想想到底哪里有问题,可不可以修缮。能不能多学点字看点书,争取跟自己的丈夫能沟通起来。后来在她跳井前,镜头切到了回忆视角,她也曾和丈夫琴瑟和鸣,恩爱有加。我又想大概是我太理想化了,她可能真的看不懂书,可能真的再怎么努力也办法挽回一个有知识有社会地位的丈夫,毕竟他每天接触那么多温婉大方、知书达理的女同僚,聪明灵动、可爱好学的女同学。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日子实在过不去了,坎实在迈不了了,那就离婚吧。要到自己付出该得的回报,回乡下去,找一个能一块干活的农民,找不到的话就自己好好过日子,有闲心再领养一个顺眼的孩子。

以上,就是我琐碎又带有主观情绪的观影感受。文章很长,谢谢能看到这里。很久以前的周日晚上约人匆匆忙忙看了电影,观后感却一直拖到了今天才出。

总之,这是一部能把故事说完整的7分之作,但是说了太多故事,反而有好几个没说好。片中有一些零碎的感动和亮点,但是全篇主流依然是中国电影式的钝击和强行鸡汤,希望以后能看到虽然有悲剧但是悲剧后滋生出温暖人心力量的作品。

最后,祝我们的读者都能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影评

无问西东台词

无问西东读后感

无问西东台词真实

无问西东台词逝者已矣

无问西东台词出处

无问西东台词介绍

《无问西东》观后感_9

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只问自己

无问西东影评
《无问西东影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