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31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构建现代民生经济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1: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构建现代民生经济

榆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是在我市超额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这次会议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和部署2011年工作,动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转型跨越、再创辉煌,是一次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会议高度评价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认为这五年是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2010年,面对复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乘势而上、砥砺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GDP 增速、人均GDP、国税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化产品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畜牧和马铃薯产量规模、高速公路总里程、拥有全国百强县、荣获全国首批“中国爱心城市”称号等全省“十个第一”的可喜成绩,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推动榆林转型跨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会议描绘了榆林“十二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确立了把榆林建成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和面向大关中、牵手陕甘宁、辐射大西北、连接环渤海的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民生经济的发展主线,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着力打造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加快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两基地一中心”建设重点。力争“十二五”末,实现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番”,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人民幸福指数“三个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两个倍增”,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50强、西部地区前列,跨入中上等发达地区行列“一个跨越”。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3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600元,全市综合实力上台阶、转型发展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

会议从八个方面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市2011年工作,思路清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这次会议凝聚了全体代表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对于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推动榆林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关系到榆林经济社会转型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全市上下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全力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走出先手棋,迈好关键步。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求真务实,把任务转化为全市的共同行动

要把“十二五”美好蓝图和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变为现实,需要各级人大的大力支持,需要全市人民和人大代表的团结奋斗,更需要各级各部门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这次会后我们要抓好三件事。一是由“两办”负责,对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分解成100个项目,分别落实到四大班子每位领导和各县区、各部门,尽快以文件下达。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分解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落实责任,密切配合,扎扎实实地把分解方案中的各项目标任务按计划和要求落到实处。市“六位一体”督查督办系统要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二是由市考核办负责,结合省委、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年度指标,尽快给各县区、各部门下达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三是各县区、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进一步部署各自全年的工作,安排中要把握好打造现代民生经济这一重点,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运行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在打造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要集中精力抓好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保低碳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互补互促、空间集聚、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打造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以生存发展、生活保障、安全管理、公平公正、团结和谐为主要内容,重点实施教育百亿、百姓健康、富民、社保、平安、书香榆林、党建等“七大工程”,构建以提高人、关爱人、服务人、富裕人、尊重人、发展人为核心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具体到今年的工作,要重点抓好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保障性住房、白于山区移民、教育强市、公共卫生服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平安体系建设等民生工程,切实增进全市人民福祉。

二、以人为本,搞好社会管理创新

榆林在“十二五”将进入转型、跨越发展新阶段,处于十年发展的黄金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搞好社会管理创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具有榆林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是要提高党委决策力。思路决定出路。“十一五”以来,市委举旗帜、带队伍,谋全局、抓大事,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查找出发展中存在的“三大失衡”、“三大瓶颈”和“三个掩盖”的矛盾和问题,确立了“三大建设”目标、“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两基地一中心”和“四大经济”建设重点,规划了“十大体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决策是符合榆林实际的。“十二五”,我们的任务更重,能否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妥善处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是对各级党委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考验。各级党委要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现代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的学习,把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以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来谋划发展,不断优化党委领导决策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维不落后。其次,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榆林市情,深入了解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各系统的实际情况,使我们的认识不滞后。第三,要善于民主化决策。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畅通民主渠道,注重搞好民意调查,使做出的决策得民心、顺民意。

二要提高政府执行力。“十一五”以来,市政府创新管理,采取“五促三保”、“七抓七促七突破”工作举措,积极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成立了执法局、招商局,组建民营企业集团和矿业集团、城投、能投等公司,集中开展了“反六腐、扫三风”、“破五难、查三漏”行动,全力振兴南部发展,涌现出米脂孟岔、靖边东坑、神木尔林兔、吴堡“庭院经济”等八种发展农村经济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各级政府要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务实、求实、扎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向激情要执行力,要有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工作激情,用激情推动工作,用激情成就事业;向实干要执行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讲执行、抓落实、比效率上下功夫,把思路变为举措、把举措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效果;向创新要执行力,多创造一些从根本上兴利除弊、提高效能的执行机制,多创造一些激发活力、增加动力、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新办法、新举措;向效能要执行力,迅速掀起一场力度空前的“效能革命”,加大违纪违规查处和问责力度,做到简政放权强执行,创优服务强执行,严明纪律强执行。

三要提高人大监督力。“十一五”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在许多工作上创造了鲜活经验。“十二五”,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从人大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找准人大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把依法监督与支持“一府两院”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抓重点、攻难点,广泛开展视察调研活动,集思广益,依法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水平。要加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的依法监督,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要促进法检两院公正司法,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

四要提高政协参政力。“十一五”以来,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不断创新履职方式,积极拓展履职空间,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着力做好建言献策、协调关系、汇聚力量、民主评议等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各级政协组织要坚持把服务和推动榆林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责任,围绕榆林发展和社会管理,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对社会建设的重大安排落实情况开展视察监督,关注社区基层建设、社会稳定和管理、社会组织和队伍建设政策性文件的研究和落实,促进形成稳定和谐、平安祥和的社会局面。

三、履职尽责,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科学化水平

实现榆林跨越发展,既为人大履行职能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尽职尽责,不懈奋斗,更好地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一是搞好代表质询工作,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这一课题,搞好人大代表质询工作,突出五大议题,大胆探索管理创新,为构建现代民生经济提供法律保障、政治保障。要围绕财政报告执行开展质询。人大代表要针对财政报告执行情况进行质询,在支出上,要监督确保科学调节,合理分配,保持谋发展、拓财源与惠民生、促和谐的相对平衡;在收入上,要监督继续推进财税改革与制度创新,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展“破五难、查三漏”,严格税收征管,实现应收尽收;同时要监督严格执行“四抓三降两禁止”规定,实现开源节流。要围绕民生十件实事开展质询。今年,我们向老百姓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涵盖了城乡居民增收、就业、安居、教育、医疗、卫生等事关老百姓实际生活与切身利益的各个方面。人大代表要在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圈子内广泛接触群众,了解这些政策与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归纳上升为具体的质询课题,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要围绕城镇建设开展质询。今年围绕“133599”城镇体系建设,我们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推进榆横一体化,全线贯通沿黄公路,贯通榆林城区8条道路,打造绿色、蓝天、碧水、名城、空港、街景等“十大地标名片”。人大代表要把城镇建设作为质询的重点,促动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变化。要围绕社会稳定开展质询。着力加强对维稳责任落实的质询,特别是要对政法队伍建设“135”工程的实施、政法战线向人民报告制度的实施、“一府两院”千人评议办法的实施等给予高度关注,确保平安建设责任落实有保障、政法战线资金投入有保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保障、司法公开公平公正有保障,全市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指数逐步提高,同时为创新社会管理探索新思路、归纳新经验。要围绕“书香榆林”开展质询。人大代表质询“书香榆林”建设,着力点在促动虚事做实,在促动“书香榆林”物化上下功夫,在推动新闻大厦、文化艺术中心等十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上下功夫。

二是扎实推进阳光行政。要继续推行绩效评估、绩效预算、行政问责“三位一体”的政府管理创新模式,把公共项目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把公共项目绩效评估作为核心,建立人大、政府、纪委、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参加创新管理新体制,应用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保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绩效预算、行政问责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开行政服务公示制、标准化服务承诺制和审批时限制,推进阳光政务。开展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审计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化政务采购,进一步优化政府运作方式,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建立高效快捷的政务工作体系。继续抓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三是抓好代表建议的落实工作。这次会议,代表们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出102件建议、批评、意见,内容涉及财政经济计划、社会事业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道路交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司法和依法行政等方面,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面上的,也有点上的,充分体现了代表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智慧。要尽快将代表建议交由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对加快市传染病医院(三院)建设等23件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包抓督办,市人大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建议落实的进展情况。

同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制度,不断改进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行使职权的工作形式和方法,促进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结合创先争优工作,扎实推进“书香榆林”建设,积极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榆林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转型催人奋进,跨越时不我待。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奋进,着力构建现代民生经济,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谱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民生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创新烟草专卖管理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管理

坚持文化创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构建以人为本的酒店管理管理理念

31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构建现代民生经济
《31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构建现代民生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