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职业安全健康常识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5: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职业安全健康常识 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外来人员和 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及因素,是防止员工在工

作岗位上发生职业伤害和危害,保护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 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帮助员工认识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和危害,预防和避免发生职业伤害。 尊重隐私

真实和正确地报告职业健康情况

对业主和用户的健康负责,并最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福利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总体管理系统中管理与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

体系,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组织内部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设定的组织机构、规划、职责、制度、程序和资源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其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 其目的是: 减少雇员和其他人员的风险。 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率。 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安全速递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中的职业危害防治工程指出:“以防治矿工尘肺、矽肺、石

棉肺为重点,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 。以防治高毒物质欲重金属职业危害的重点,实施苯就、

甲醛等高毒物质和铅、镉等重金属重大职业危害隐患防范治理工程。”

员工在职业健康管理中的责任 企业员工有责任做到 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熟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源以及有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

当不了解该如何执行工作时,应向有关人员寻求帮助。 执行分派的工作任务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同时应注意观察和遵守作业区内的安全警示标志。

正确穿戴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确认没有任何损坏或故障。 作业前对工作区进行检查,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并确认已经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潜在的危险源。

在下列情形下,有权拒绝执行上级分派的工作。 作业过程中,员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员工没有接受与该项工作有关的安全培训。 员工在自身体力条件上不具备执行该工作的能力。

向直接监督或上级报告任何职业伤害、职业病(包括过量接触化学药品的症状)以及意外事故。

立即向直接监督报告并控制(排除)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例如: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将有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和死亡事故。 建立和维持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是企业和每位员工的职责,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作业环境中的职业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常见的有氨、氯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石棉尘。

物理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如粉碎机发出的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产生的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电焊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生物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约职业 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

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的氯气,扩散到处于下风 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氯气。 职业病常识要知道 什么叫做“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安排将从事某种或某些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包括新招工送厂准备安排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从无害岗位准备调到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等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对已在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可疑职业病患者或职业病患者,及时进行医疗观察、诊断、治疗、调换作业岗位、疗养等,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在离岗时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从事有害作业的离休、退休、调离的人员。明确诊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待遇或补偿。 员工不健康行为纠正 误用或弃用个体防护用品 例如:

未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就进入生产现场。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或安全带低挂高用。 电焊作业部穿绝缘鞋。 金属切削作业戴手套。

有毒、有害作业部戴防毒面具等。 特别提示: 女工在工作时间一定要将长发盘入工作帽里。 岗前饮酒

酒精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大脑功能和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员工安全工作。酒精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内部信号的传输,导致比平时反应要迟钝。员工酒后作业,做事会不考虑后果等工作场所内饮食

员工在工作场所内吃东西、喝水以及吸烟等不良行为,都是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 不注意个人卫生

许多员工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卫生,都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如作业后,不洗手就去吃饭,这时大量的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影响员工的健康。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在班后不更换工作服或不注意清洁,有毒物质会附着在衣服或鞋子上,这样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会对员工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产生伤害。

对员工来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应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掌握必要的职业防护知识和紧急救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 职业健康自我防护 安全作业

每位员工都应持安全作业证上岗,并且每年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不及格者不发证。员工都应认真地学习各项管理制度,在生产劳动中自觉地严格遵守。企业员工都应自觉地接受三级安全教育、职业健康教育,认真学习有关安全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个体防护

加强防护用品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如工作服要定期清洗。合理、正确地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个人健康

做好个人卫生和自我保健。应做到:班后洗澡、更衣;饭前先洗手;不在作业场所饮食;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习惯;平时劳

逸结合,合理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定期进行体检,预防职业危害。 尘毒监测。

对生产劳动环境中的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测定。 营造安全健康作业环境

每个员工有责任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消除安全隐患。废物和废弃物料必须立即清理,严禁堆聚在作业现场。工具、临时电缆以及其他材料应该收拾并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地板和楼梯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滑到、绊倒。使用标识牌和标识胶带作为安全标记,如提醒地湿容易滑到的标识牌。

在外面结冰的台阶和人行道上应消除冰块或进行其他处理,如撒上盐。

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总结

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总结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责任制

职业健康安全理念

职业安全健康常识
《职业安全健康常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职业健康常识 常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