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4 01:01: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天全县仁义乡第二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语数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工作报告

仁义二小课题组:吴成洪 2011年02月18日

2008年3月,仁义二小向天全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提出开展《农村小学语数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的申请,并于同年被批准立项。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个学年,按照原定计划的研究时间至2010年结题,因受2008年“

5、12”大地震对教学时间中断的影响,研究时间顺延一年,研究工作至2011年2月春季学期实施结题。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一)、课题论证与申请阶段:2008年3月-10月

2008年3月18日: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学校校长为主申请人和领导小组组长、在此前组织和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的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为成员,并确定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研究工作的环节进行指导、安排、管理和督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为研究工作提供时间上和金费上的保证。课题研究小组以学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研人员,一方面考虑研究人员能胜任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考虑通过研究工作的开展锻炼教师队伍,使我们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2008年3月18日:学习师训中心关于《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指南》等材料。 2008年3月26日:参加师训中心关于《评审书》撰写培训。

2008年4月: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开展课题组培训工作。制作课题申请书。

2008年5月20日:完成评审书初稿。

2008年5月20日:向师训中心递交修改后的《评审书》。

1

2008年9月27日:参加师训中心《计划书》撰写培训。

2008年9月上旬: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到在语文学科的识字与习作、数学学科的计算与应用方面,教师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定本课题侧重研究的内容为:(1)语文教学中识字与习作的有效教学方式研究。(2)数学教学中计算与应用的有效教学方式研究。

2008年10月14日:向师训中心递交修改后的《计划书》。 2008年10月23日:课题在仁义一小集中会议开题。

(二)、课题具体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11月 2008年10月28日:杨本莲老师上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课。 2008年11月19日:洋勇老师上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课。 2009年1月6日:研究工作总结会。

2009年3月上旬:对上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完成了学年度上期课题阶段研究计划的制定,组织了课题组人员培训学习,完成了学期研究工作教学论文的撰写。

2009年3月27日:学习新课标,学习课题组管理制度。 2009年4月14日:杨文静老师上语文字词教学专题研讨课。 2009年4月22日:到仁义一小学习课题组档案建设。 2009年4月27日:杨霞老师上数学计算教学专题研讨课。 2009年5月20日:张虎老师上数学计算教学专题研讨课。 2009年5月22日:方波老师上识字教学专题研讨课。 2009年6月30日:开展如何进行有效复习专题研讨活动。

2009年7月30日:完成本期研究总结。对识字教学与计算教学模式进行思考。

2009年9月24日:师训中心科研组成员对学校前期研究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情况通报。

2

2009年9月24日:进一步修改计算题有效教学的模式。

2009年9月25日:李子丽老师上字词有效教学模式的验证研讨课。 2009年9月29日:杨霞老师上计算有效教学模式的验证研讨课。 2009年10月10日:收集课题组成员教学随笔。完善字词有效教学模式和计算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2009年10月10日:杨本莲老师上数学解决问题研讨课。

2009年10月29日:杨文静老师上阅读与习作如何联系的教学研讨课。 2009年11月18日:聂开恩老师上数学解决问题研讨课。 2009年11月23日:参加县师训中心关于中期报告撰写的培训。 2009年12月10日:完成中期报告并上交。

2009年12月上旬和中旬:组织论文撰写培训,收集论文并组织修改。 2009年12月上旬和中旬:组织论文撰写培训,收集论文并组织修改。 2009年12月29日:杨张丽老师上习作研讨课。

2010年1月8日:收集本期教学随笔以及其他研究材料。本期研究小结。 2010年1月29日:初步形成习作与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对以后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安排。

2010年3月5日:完成本年度研究计划。

2010年3月12日:形成语文方面的识字、习作与数学方面的计算、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二次修订稿。课题组进行应用培训活动。

2010年3月25日:聂开恩老师上数学解决问题模式验证研讨课。 2010年4月15日:杨张丽老师上习作教学模式验证研讨课。 2010年4月29日:课题研究材料整理。

2010年5月14日:杨张丽老师再次上习作教学模式验证研讨课。 2010年6月30日:本期研究工作情况总结。

2010年9月上旬:本期研究工作计划并具体工作如何开展作安排。

3

2010年9月19日:吴成洪老师上数学解决问题模式验证研讨课。 2010年10月10日:李子丽老师再次上识字教学模式验证研讨课。 2010年10月10日:课题组会议,对结题材料的完成作提前思考。 2010年10月26日:杨张丽老师第三次上习作教学模式验证研讨课。课题组交流讨论,再次对习作模式的环节进行补充。

2010年10月下旬:思考教学模式使用说明稿的撰写框架、阅读有关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为撰写作充分准备。

2010年11月13日:课题组培训活动,由杨本莲老师进行“课题模式说明稿”如何撰写作指导。

2010年11月22日:杨张丽老师应用修订后的习作教学模式上验证研讨课。

2010年12月1-20日:课题组成员按分工思考并撰写“课题模式说明稿”初稿。

2010年12月23日:参加师训中心结题培训会。

2010年12月30日:完成本期研究总结。对前面部署的工作进行督查。正式具体布置课题组成员在结题阶段的任务。对研究材料再次进行分类与归档整理。

(三)、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

2010年12月起,课题组进入了课题结题工作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有: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的教学成绩比对数据分析、完成论文以及教学随笔电子文件的编辑、向教师发展中心递交课题结题申请等。

2010年12月30日:确定课题组主研人员在结题阶段的任务分工: 吴成洪:负责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的撰写,全部结题材料的审查; 杨本莲:负责档案整理、计算题模式说明稿撰写;

4

杨张丽:负责教学随笔与反思编辑、作文教学模式说明稿撰写; 李子丽:负责教案集编辑、习字教学模式说明稿撰写; 张 虎:负责论文集编辑、应用题模式说明稿撰写; 聂开恩:负责教学质量比对材料整理。

2011年1月1-30日:完成模式说明稿初稿撰写。

2011年1月1-30日:随笔与反思编辑、教案集、论文集初稿的编辑。 2011年2月18日: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完成。

2011年2月18日:模式说明稿、随笔与反思、教案集、论文集定稿完成。 2011年2月19日:课题组研究档案建设全面完成。 2011年2月25日:向师训中心提交结题申请报告。

二、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及各学年度研究人员变动情况

(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①2008年3月—2008年9月:组长高全(校长、课题主申请人),副组长杨本莲(教导主任),组员:杨 霞(副教导主任)、洋勇(语文教研组长)、张 虎(数学教研组长)、杨张丽(大队辅导员)。

②2008年9月—2009年8月:组长:冯志军(校长),副组长杨本(教导主任),组员:杨 霞(副教导主任)、洋勇(语文教研组长)、张 虎(数学教研组长)、杨张丽(大队辅导员)。

③2009年9月—2010年8月:组长:吴成洪(校长 师训中心科研成员)、副组长杨本莲(全面主持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成员:杨霞(教导主任)、杨张丽(班队工作管理员)、洋勇(语文学科研究指导)。

④2010年9月—2011年2月:组长吴成洪(校长 师训中心科研成员),副组长:聂开恩(教导主任),组员:杨本莲、李子丽、杨张丽。

(二)各学年度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5

①2008年3月—2008年9月:课题主申请人高全,主研人员杨本莲、杨霞、杨张丽、洋勇、杨文静,其中杨本莲、杨霞负责对数学方面的研究,杨张丽、洋勇、杨文静负责对语文方面的研究。

②2008年9月—2009年8月:课题主申请人冯志军,主研人员杨本莲、杨霞、杨张丽、洋勇、杨文静,其中杨本莲、杨霞负责对数学方面的研究,杨张丽、洋勇、杨文静负责对语文方面的研究。

③2009年9月—2010年8月:课题主申请人吴成洪 ,主研人员杨本莲、杨霞、杨张丽、洋勇、李子丽、杨文静,其中吴成洪、杨本莲、杨霞负责对数学方面的研究,杨张丽、洋勇(2009年9月-2010年1月,2010年2月调离我校)、李子丽、杨文静(2010年2月后)负责对语文方面的研究。

④2010年9月—2011年2月:课题主申请人吴成洪 ,主研人员杨本莲、杨张丽、李子丽、张虎、聂开恩,其中杨本莲、张虎、聂开恩负责对数学方面的研究,杨张丽、李子丽、吴成洪负责对语文方面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一)课题管理制度

课题组建立了《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学习培训制度》、《课题研究激励办法》、《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制度》、《课题研究督查与管理办法》,为顺利推进研究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保障措施

1、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培训工作,促进课题组人员明确任务、了解职责。

2、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习活动,提高课题组人员理论认识、政策水平。

3、落实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工作制度,保证课题研究工作按时、按要求有序推进。

6

4、学校为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经费与其他所需研究条件的保障,使课题组成员的正常研究工作能得到全面的满足。

5、建立各类研究材料的档案资料。

四、课题研究成果简述

(一)、认识性成果(成果详细描述见课题研究报告) 1.形成了计算题有效教学的模式 2.形成了字词有效教学的模式 3.形成了习作有效教学的模式 4.形成了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的模式

(二)、实践性成果

1.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升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对学校综合管理的良性变化起到了拉升作用:2008—2009学年度末“仁义二小的位置明显上升”,学校总排名从22名上升至16名;2009-2010学年度教学成绩总排名从16名上升至9名,为2004年以后第一次获得教学质量奖。

2.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牵引作用。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16人次撰写的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教学成绩14人次在县级以上获奖;课题成果1人次获县级二等奖,1人次获县级一等奖;县级和乡优秀教师7人次。

天全县仁义乡第二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语数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2011年02月18日

7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课题《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