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圆的认识教学设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设想

教材说明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设计意图: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 1.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再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的无处不在与圆形的魅力。

2.通过课前预习画圆,让学生课中总结画圆的技巧与注意点,归纳出定点,定长,旋转等要点。

3.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再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4.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通过衔接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和古老的阴阳太极图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古老的东方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深刻而广远的印痕。练习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生动,具体的人文信息,这种隐藏的练习,既透露出圆的人文知识,又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5.在练习的最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轮胎为什么都是圆形”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联系生活,并解决生活的问题,逐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事物。

6.课件展示 “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 相关的图片,体会圆的神奇和美丽,认识圆的美学价值。 教学目标: 1.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3.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4.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 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 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谈话导入 二.探索新知

1.首次感知---画圆剪圆 (1) 学生尝试画圆。 (2) 交流画圆的注意事项 (3) 交流如何画同样大小的圆 (4) 动手操作--剪圆 2.认识概念

(1) 交流或自学圆心、半径、直径概念 (2) 认识圆心

(3) 认识半径并动手画半径 (4) 出示课件,认识直径并画直径 3.认识特征

(1) 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 (2) 小组交流、汇报。 4.史料链接与拓展练习

(1)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 “圆,一中同长也”(《墨经》)

(2)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

(3) 课件出示,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是6cm。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

(4) 课件出示:提问:如果小圆的半径是3cm,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5) 解决“轮胎为什么都是圆形”? 5.圆与人文。

(1)课件展示 “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 相关的图片。

三.全课总结: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想我们刚刚所做的,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了圆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然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圆的世界。

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圆》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圆

《认识圆》教学设计

《圆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想
《圆的认识教学设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